一轩(化名)妈妈最近很焦虑。
一轩妈妈想让自己读高三的儿子一轩来做心理治疗,但是孩子没有任何治疗意愿,怎么都不愿意来,妈妈只能自己挂号前来询问能否“间接治疗”她的儿子。耐心询问之下,一轩妈妈说儿子今年读高三了,还一点也不知道抓紧学习,每天照样逗猫遛狗,在家打游戏,出去打台球,在学校也是吃吃喝喝嬉笑怒骂,完全没有高三生紧张学习的姿态,每次说他他就一堆理由:“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他强任他强,我是摆烂王”,“总有人要当废物,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人生不摆烂,快乐少一半”。其人生格言为:生活越难,我越摆烂!
一轩妈妈的话让我想起了社会上流行的“摆烂文化”——摆烂本意是指“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但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到现在,不同的“摆烂”已经具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了。
1.“明摆暗卷”——降低自我期待。
比如临考前学霸说:我没有复习,我开始摆烂不学了,但是背地里偷偷学习,学习成绩仍然高居不下,这种摆烂叫做“明摆暗卷”。一般这类人喜欢用这种降低自我期待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避免真正失败所导致的受挫感。因为这样一来即使结果不好,也可以假装是自己摆烂的结果,从而让自己“面子上过得去”。
2.“拖延式摆烂”——接纳不了自己的无能
临考前,本应该好好复习的自己一会儿觉得应该收拾一下乱糟糟的书桌,一会儿觉得自己应该好好泡个脚放松一下身心,一会儿又认为自己应该早早睡个好觉才能好好应考。这种拖延式的摆烂会让自己避免真正考试失败后的无能感,会让自己觉得是因为我没有努力所以没考好,而不是我没有能力,这种接纳不了自己无能的心理往往会导致我们真正的失败。所以有时候接纳自己能力有限也是一种难得的能力,是一种必备的成功品质。
3.“努力也没用”——我是“妈生”摆烂人
我们还拿考试举例子,如果一个人每次都认为自己很努力学习,认真备考,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考试,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时候我们就很难去指责自己的摆烂了。哪怕下次努力可能就能换来水滴石穿的质变效果了,可能我们也会下意识放弃努力,因为失败经验会让我们不相信会有奇迹发生,我们就倾向于选择摆烂来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仿佛自己就是天生的摆烂人。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习得性无助。
如何摆脱“摆烂”心理?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积极的摆烂还是消极的摆烂,都是为了维护我们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应对机制,所以当我们想要改变我们的摆烂心理时,我们需要认真了解自己摆烂背后的需求,尝试接纳自己摆烂背后的情绪,继而在行为上做一些真正对解决问题有所增益的行动,从而收获真正的心理健康。
咨询的最后,听完关于摆烂心理不同含义的一轩妈妈从初进诊室的焦虑中慢慢静下心来,若有所思的表示回家之后一定和孩子好好交流,看看孩子摆烂行为之后的心理需求是到底什么,再看如何对症下药的帮助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