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转换)性障碍”这个病名听起来有些拗口,但是近期却频上社交媒体热搜。那么什么叫作分离(转换)性障碍呢?分离(转换)性障碍有什么特点?中西医对分离(转换)性障碍又有什么妙招呢?
一个陌生又熟悉的疾病
分离(转换)性障碍,原名歇斯底里症,它曾经还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称“癔症”。指的是遭受创伤的个体会在发病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过去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
翻译一下,就是当我们在受到负性情绪刺激而又无法面对这些创伤时,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自发地启动,通过让我们选择性遗忘已经发生的事情、忘记自己是谁、幻想自己进入另一个不属于现实的世界或者让身体失去某种功能(比如,突然不能站立、不能说话等等),来逃避痛苦的打击。
“我不是装蒜,我只是病了”
分离(转换)性障碍女性的确诊率是男性的3-9倍,它的症状更是千奇百怪:比如有的人会突然说自己被神鬼附身,有的人会歇斯底里地哭闹喊叫,有的人会莫名其妙说周围的一切看起来朦胧混沌,有的人会突然不能行走不能说话甚至突发失明、耳聋……
除此以外,这个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多数患者症状为间断发作,而且具有明显的获益性和暗示性。就是说,很多人会突然发病,又瞬间好转,如果满足他们的需求症状就会明显缓解,一旦再次受到刺激,病情又会瞬间加重。所以,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听到家属不屑地指责患者“她就是作!都是装的!故意的!”
事实上,患者对于这种“故意”并不能自控,尽管这些患者在平素相处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但当分离(转换)性障碍向他们袭来的那一刻,他们感受到的只有痛苦、无助和难以描述的“身不由己”。
面对分离(转换)性障碍,我们该怎么做?
1.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分离(转换)性障碍属于常见精神科疾病的一种,因其症状表现不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其是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不仅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更有甚者会加重病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管理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一定要寻求正规的渠道进行正规治疗,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2.中医调养是“加分项”。
分离(转换)性障碍在中医中属于“脏躁”范畴,经辨证后有相应的方剂可进行治疗。因为该病症患者通常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需要日常养护,“甘麦大枣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取小麦30g 甘草5g 大枣5枚,加水煎煮取汁,频饮之即可。
3.内外兼修,移情易性。
服药是外在治疗,而内在养护就是“移情易性”:“移情”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转移注意力,“易性”就是修炼自己的性情。
这里我们有3个小建议:
亲近自然:中医讲“天人合一”,大自然有自愈能力,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当我们亲近自然的时候,就会被这种自然的力量所治愈。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丰富的人文,均是美好且正向的存在,这些变换的色彩和事物,会很好地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让我们的目光从晦暗的烦恼中走向明媚的阳光。
多做善事: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患者容易受到暗示,他们容易接受负面暗示,但同时也容易接受正面暗示。多做善事,帮助他人,那么就容易得到正面的反馈,也会收获内心的满足。当患者感到周围充满善意,就会得到正面暗示,能够感到他人对自己良好的关注。而这种关注也会促使患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形成良性循环。
回归真实: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患者通常会带有“表演性人格”,用白话说就是非常需要他人的关注。而对他人的关注是“外求”,如果想要“易性”我们需要“内求”。何谓内求,就是自我修炼,自我关注,培养“配得感”。即使没有人关注我,我依然是个很不错的人,即使没人“施舍”我,我依然值得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一切。
向内求,增加配得感,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回归真实”。所谓“真实”,就是当下触手能即的小事。大到完成一天的学习工作计划,小到此时此刻收拾好自己的书桌;远到来一次梦寐以求的旅行,近到此时此刻走出家门感受扑面的暖阳或微风。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我做到了”的成功中,慢慢建立“我很好”的配得感。这种“好”不一定是别人口中好,也不一定是要让别人看到的好,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可。
无论外面喧闹还是寂静,无论他人认可还是质疑,我与我在一起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