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二十四小时应诊 VR全景展示 咨询服务热线:0312-5079277 / 5079256 患者回访中心
心理知识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讲堂 > 心理知识

朱丽:警惕:别让恐慌成为你的心理病毒!

添加时间:2020-02-11 11:10:51   浏览次数:689  

笔者按:当危机来临时,我们通常都会感到恐慌——恐惧和焦虑,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抑郁、愤怒,导致我们应对失当甚至造成传染等次生灾害。

新型冠状肺炎(2019-nCoV)这场疾病,出现的突然,也悄无声息地触发了一场心理恐慌。面对灾难和危险,一定程度的恐慌是一种必然,是正常人类应对不正常情况的正常反应。这些反应不仅是正常的,甚至还有增加生存机会的作用。但是过度的恐慌会导致一系列身心问题乃至不良社会后果,这种社会层面的心理恐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比灾害本身更严重。以下总结了危机事件中常见的恐慌反应及心理箴言供大家参考。

◆ 反应一 慌乱无助

大脑一片空白,好像丧失了思考和自救的能力。对疾病的恐慌程度已经涉及消费、饮食、交通等方方面面——“来自武汉的快递要不要拒收?”、“禽类是不是不能吃?”、“听到对方是湖北人就害怕”......

心理箴言了解疾病,去除无知

冠状病毒属于一种病毒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好比伤风感冒一样,经过妥善处理或治疗,95%人体会产生自体免疫或抗体经过2-3周而痊愈。但是不同的是这次冠状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其传染途径尚未完全明确,传染性极强,感染后4-14天才会有明显症状,所以现在被定义为需要通报的传染性疾病,因此需要特别的隔离治疗。

反应二 丧失辩识力

陷入恐慌后,对各种防治信息丧失辨识能力,照单全收。这两天一则有关“武汉卫健委副主任带病逃跑去上海”的谣言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引来谩骂、斥责。类似的谣言更是不在少数,有人深信醋能消毒、酒能杀毒等传言并行动,后均被官方辟谣。

心理箴言 恢复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想要尽快脱离以上非理性的状态,我们要用权威和科学的知识给自己吃定心丸。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究竟会将我们与死亡的距离拉近多少?

2003年SARS,4698人患病,死亡284人,占6.05%。

2019-nCoV,截止2020年1月25日12时,确诊1330例,41例死亡,占3.08%,多数有既往慢性躯体疾病史 。

(2)如何有效预防?

加强空气流通;穿戴口罩;勤洗手;眼部防护(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潜伏期7天,只要可疑接触传染源,请自觉隔离。

反应三 批评指责

任何情况下都会出错,但危机事件中,我们对错误的容忍度常常会降低。更刺痛我们内心的是,危机关头,人性的阴暗面也会上浮,一些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的现象也会出现。于是,我们常常对己对人,对上对下,进行各种批评指责。这次武汉疫情期间有些网友义愤填膺“吃野生动物的该死!”还有患者家属对穿防护服的医生大打出手,认为医生不该怕死,应该把物资都分发出去。

心理箴言 转化指责,探索出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我们批评指责时,表面上是在批评别人,对外界不满,但实际是对自己内心无力感和无助感的掩盖。

因此,如果我们有类似言语或行为:首先,我们需要允许自己这样。因为压力下,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第二,我们要思考,如果我们是被指责对象,会如何为自己申辩?第三,如果我们批评指责的对象是家人和朋友,请告诉自己,传染病期间的隔离不是抛弃,如果我们自己忍受不了短期的分离也许是我们内心力量不够,难以独自应对危机。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寻求专业支持,比如通过电话咨询,或网络通讯与家人保持连接。

反应四 过度警觉

过度警觉,随时处于戒备状态。例如有人不停地翻看手机,随时关注各种信息,甚至都不睡觉,随时处于戒备状态。

心理箴言 安定情绪,适当休息

如果我们没有无助,没有逃避,没有指责,但是我们热血沸腾,过度关注各种动态,请注意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良好的情绪是免疫力,情绪的安定会在身体中释放积极信号,让身体调节到较高频率的感受中,从而活跃免疫细胞,让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充分的休息是良好免疫力的前提,也是抵御病毒的前提。适度警戒是好的,但过度警戒容易耗能过度。

首页电话产品
Copyright ©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三金网络  备案号:冀ICP备11016901号-1   网站地图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0942号